《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正如邓小平所说:“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具体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也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
当前,英超联赛下注平台(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分析不仅为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也为未来的成本策划与成本计划编制指明方向。成本数据的真实性成为了成本分析的关键。
一、项目成本分析的定义
项目成本分析是收集和利用成本信息,剖析和揭示成本规律,致力于增强成本控制,达到节材降耗,提质增效的目的。在施工项目实践过程中,通常的成本分析就是以工艺流程和管理流程为基础,通过对整个推进过程发生的人、材、机、法、环等费用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一定结论的过程。成本分析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施工工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管理流程。成本分析就是需要将分析对象实际发生成本与预估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明确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多少,亏损多少,并对盈亏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降本增效指明方向,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也为未来的成本策划与成本计划编制奠定基础。
二、数据质量的定义
对于数据质量的定义,如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关联性等,都是通过量测采集现实对象,再将采集的内容分析整理,从而达到收集数据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连接理论和现实的桥梁,如果采集的数据出现质量问题,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状况,那么建立起来的分析模型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误差超过预算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这便是在计算机和数学中广为人知的“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
三、项目成本数据来源及质量隐患
对于施工企业,成本信息的归集过程就是对项目的施工工艺或管理流程进行记录统计,使之成为分析者可以使用的、有价值的数据活动。它与其他信息收集的原理相同,记录整个发生过程并对其信息化、数据化,并在下一步使用分析中对其进行归纳统计,为成本分析人员提供参考,用于进一步业务改进和流程再造。项目实际成本信息可以有多个来源,如传感器采集,人员量测等。当前,项目成本数据收集存在以下问题:
(一)数据采集基础薄弱,采集系统、处理人员水平低下。目前,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数据基本上来自人员的手动量测和描述,还未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智化。手动收集容易受人和设备的影响,造成结果出现偏差,导致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普遍不高。
(二)错误的政绩观导致数据造假。党性意识淡薄是致使成本采集数据造假的根本原因。成本管理部门只想到自己或者领导的前途位子,不是本着为了全面反映实际成本的心态工作,而是本着为了完成上级的考核指标的心态统计,导致上报数据严重失真。这种情况水分最多,危害也最大。集团年初下达的考核指标完成不了要被批评,还要扣罚绩效,影响晋升,所以,即使领导知道分管部门数据有假,他们也不愿意修正,以免给上级一个工作力度不够,工作能力不强的印象。
(三)违规成本过低是成本数据失真的深层原因。目前集团还没有出台数据质量相关规范,同时企业常见的处罚方式仅为通报、责令改正并给予处分、给予警告、批评教育、罚款。明显过低的违法成本直接导致党性意识不强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乐于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背弃职业道德。
成本采集数据质量不高导致成控部门无法从中获得启示和收益,甚至还可能误导决策。优秀的成本管理系统需要一个高质量的成本数据用于分析,并且该数据能够在成本管理系统中有效流动。由此可见,数据质量对成本管理至关重要。
四、项目成本数据收集发展的机遇
(一)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
十四五规划第五篇章都在谈数字化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在所有的五年规划里,这是第一次用一整个篇章来讲数字化,数字化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中国每年新基建的投资大约是20000亿人民币,在欧盟数字罗盘2030计划中,欧盟计划到2030年要投1500亿欧元在数字基础设施、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政府公共服务方面。通过这两点,明显看出全世界都在发展数字化和数字经济。未来五年是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而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数据采集高速发展,为项目成本数据的收集提供发展机遇。
(二)大数据、数智化的推广
大数据时代也被人们形象地看作是一场现代社会的信息革命。随着信息数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为了有效满足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尝试利用各种各样的设备和渠道进行数据收集,并借助现有的互联网技术等构建数据信息化系统,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用于提高数据采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一系列的举措也使得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极大深化,从原本单纯的人工填报慢慢发展为自动化收集,以此来提高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同样为项目数据收集提供了发展机遇。
五、项目成本数据收集改进的方向
(一)加强基层成控人员的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将党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锤炼过程,是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永恒主题。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用血的代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求实精神。作为一名成控工作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成控管理人员,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工作中,敢想、敢说、敢干,把坚持党性原则和个性发挥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积极开展数据收集,把党的方针政策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做好成控工作。
(二)提高数据收集者的和专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切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工作,对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这些海量数据的质量,就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存储、采集、传输,充分挖掘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使枯燥乏味的数字实现“增值”。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应主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加强多种学科的交叉知识的理论学习,从中寻找出更多高效、精准的数据技术,并将其灵活运用在数据工作中,以此有效实现提升工作成效,提高数据质量。
(三)建立健全数据质量制度和监督体系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对这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起着不可磨灭的关键性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中央对党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当时制度的各种弊端,提出了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开创了党的制度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党的发展史充分证明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大数据时代使得成本采集的数据类型、结构等出现了极大的复杂化,数据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这为鉴别数据质量增加了难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务必要制定出具有科学化、创新性并适应于现阶段的数据制度,这样不仅仅能够保证成控数据流通顺畅,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为决策层提供有效分析数据,有效推动企业成控工作良性发展。数据制度应包含相应的数据收集方法、填报要求、验证措施、评定指标等,并对数据管理的具体职责、工作流程等予以统一规范,用于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意识,同时对数据造假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以此提高数据质量。除此之外,在大数据背景下,还需要对大数据的各项技术、协议等进行规范统一,建立统计信息数据的访问、共享等机制,并主动建立起数据信息化平台,使得成本数据流转得以实现。
(四)加快自动化数据采集设备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成本数据采集,需要结合现场实际,实现数据采集工作的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的目的。在实际数据收集过程中,项目要加大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工具的投入,直接将其与互联网相互连接,以此实现数据采集实时在线,确保数据完整性。
六、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使得数据质量变得愈发重要,并对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企业想要加强成本管控,就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数据规章制度,积极推进数智化建设,用以提高数据质量,使成本分析成为项目的生产力。这是提高成本分析效率最简单的方法。项目应该始终关注数据的质量,并找出更多获取高质量质量数据的措施方法。
成控工作人员更要把新时代能力修养作为基本功,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提升研究谋划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工作质量。